作文题目
【2020高三郑州市二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类历史上,批判产生了巨大的能量。正是哥白尼对“地心说”的批判,才揭开了我们所处星球的真相,正是费尔巴哈对唯心论的批判,才驱散了人们认识上的迷雾。不仅如此,哥白尼构建了“日心说”,勾画出太阳系运行的真实图景,为近代天文学铺平了道路;费尔巴哈贡献了唯物主义的思想武器,为马克思主义登场扫除了障碍。而在世界的东方,毛泽东在新中国诞生前夕庄严宣称:“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全面理解材料,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关于审题方法
整张语文卷子,其实就是阅读与写作,而写作也是阅读的一部分,是阅读的深度展现,因为写作材料本身,也是一篇小阅读。那么,阅读方法也是相通的,作文审题的过程就是阅读的过程。
我倡导的是“三遍阅读审题法”。
第一遍,通读材料,了解梗概。了解材料大概内容,明确写作要求。演讲稿、倡议书、写信等。
第二遍,分层品读,概括要点。概括之后,表象后的深意,就慢慢浮出了水面。
第三遍,理性分析,立意出炉。对比分析、因果分析之后,有取有舍,确定立意。
下面进行审题。
第一遍,通读材料,了解梗概。
主体材料圈划关键词:批判,哥白尼,费尔巴哈,毛泽东,破坏与建设等;根据要求可知,本次写作属于新材料作文。
第二遍,分层品读,概括要点。主要品读主体材料段。
第一段:批判产生巨大的能量。例子是哥白尼和费尔巴哈。
第二段:构建有巨大的作用。例子顺承上段,仍是哥白尼和费尔巴哈。
第三段:我们要善于破坏,还要善于建设。引用毛泽东的名言。
第三遍,理性分析,确定立意。
第一段谈批判,第二段谈建构,第三段谈破坏与建设。前两段中都有事例,第三段是理论的升华。
由此可见,谈“批判与建设”为最佳角度,侧重二者的关系,回归到了关系型作文。“批判”即毛泽东所说的“破坏”,是“破”;“建设”是“建构”,是“立”。先“破”后“立”,“破”中有“立”,为二者的关系。
也可以抓住一点,兼及其余:以“批判”为主,兼及“建设”;或以“建设”为主,兼及“批判”。
温馨提醒:
1.咬住材料不放松,立意全在材料中。无需更改用原词,抓住原词不跑题。
2.有必要列出提纲,让写作更有序化。这样,写作更有底气,行文时胸有成竹,一气呵成;在既定的范围内写作,不至于偏题,且减少了涂抹;可以更好地控制文章的篇幅,不至于信马由缰。
3.在审题上节省时间,是一种最愚蠢的小聪明。
附:往年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我选择的立场就是继续成为这样一个思考者和批判者,如果可能的话,也想成为一个预警者,无非是盛世危言嘛,我希望被嘲笑,希望自己所有的担心都落空,非常希望。——北京大学教授戴锦华
做一个建设者,永远比单纯的希望砸烂它取而代之的批判者,更难能可贵。——马海祥博客
不仅当一个批判者,也要做一个建设者。——《人民日报》
对于“批判者”和“建设者”,你更欣赏谁?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教师下水,让批判与建设同行
作者:李卫红
哥白尼批判“地心说”,构建“日心说”,费尔巴哈批判“唯心论”,贡献“唯物论”,他们是优秀的批判者,更是成功的建设者。批判是建设的基础,建设是批判的目的,两者不是彼此背离,而是相伴同行。
【湘语文简评:结合材料,得出观点】
当历史的重任落在我们这一辈的肩上,批判和建设如同这副担子的两端,分量都很重,而不可偏废一方,以致失衡。《人民日报》曾就此发文,倡议每个人“不仅当一个批判者,也要做一个建设者”。有此,个人能够更快成长,时代之轮得以滚滚向前。
【湘语文简评:联系现实,简要阐述】
鲁迅先生无疑是最伟大的批判者,但你可知他炽热的建设心态?为了救治像父亲一样被庸医所误的病人,青年鲁迅选择了东渡学医;为了疗治麻木的国民的灵魂,他毅然决然地弃医从文。是什么让鲁迅最终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面旗帜”?是在一次次的批判否定自我和批判社会中,执着地找寻新的出路;是在一次次的振作自我与努力构建中,终于找到了正确的方向!是批判与建设同行,让鲁迅由一个笃志学医的普通青年,最终成长为一位以笔代戈的战士。
【湘语文简评:分论点一,个人成长的角度,引用鲁迅的例子】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批判与建设同行的历史。在屈辱的近现代,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了“雄鸡一唱天下白”,毛泽东宣称:“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这原本是新中国发展的方向。文革十年,历史倒退,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我们大胆批判过去并否定这段历史,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篇章……
【湘语文简评:分论点二,时代发展的角度,用了一组素材组合拳】
“门外无人问落花,绿阴冉冉遍天涯。”2020年的春天,比往年来得凶险而漫长,一场疫情,考验着你我他。我们也曾犯错,也曾自省,而现在的我们又在庆幸:“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试想,如果没有批判中的反省,我们如何能勇敢地封城,果断地撤换官员?如果没有建设者的襟怀,两座神山如何能拔地而起,方舱医院如何能快速创建?如果批判与建设没有并肩前行,如何能有后来的复工复学,复苏经济?
【湘语文简评:联系当下的社会现实,再做阐释】
我们都是时代的普通一员,或许我们的所做,不是在揭开星球的奥秘,也没上升到“主义”的高度,但都记得:斩断了荆棘,也种下绿草,痛斥了黑夜,也点起蜡烛,推倒了高墙,也搭起长桥,拥有了“批判精神”,也秉持着“建设心态”。
【湘语文简评:末段点题,照应材料。以整句结尾,颇有表现力】
相关素材
网络上擅长“微新闻”的标题党,每每断章取义;地铁上沉迷“微媒体”的低头族,看的不是书本而是手机……当整体性思考被微小的断片所取代,如何避免认识被“微”碎片化?当只言片语的吐槽变成众声喧哗的狂欢,又如何防范价值被“微”肤浅化?越是各有怀抱的时代,越需要建设心态和理想情怀;越是分众独我的演进,越不能缺少文化担当和整体考量。在诉求个体利益的同时多一些宏观思考,在专注自我小圈子的同时多一些虑他情怀,唯有培护好社会的共有价值,个体价值的姹紫嫣红才能绚烂绽放。
——人民日报评论
“00后”的身上,同样有着与以往年轻人不同的气质。互联网的基因融入了他们的行为与思想,他们追求个性化的表达,也追寻着牢固的价值基座;他们希望有自己的世界,也期待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能统一起来;他们不会把宏大的词汇挂在嘴边,却也梦想着“诗和远方”的精彩;他们偶尔也会感到迷茫,却始终在探寻“意义”与“价值”的路上一路前行、一路思考。面对这样一群大学生,老师们给出了这样的嘱托:要自己走向独立的人生旅程,通过独立思考找到自己的方向,并且准备带着一颗充满好奇的心,行囊里装着谦虚、好学和坚忍不拔,向着明天出发;校长们给出了这样的期望:要有求真务实的作风、质疑批判的态度、高尚的人文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