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折翼天使插上腾飞的翅膀——记市特殊教育学校教师郑志平
“郑老师好!”“班妈好!”“郑老师,您今天真漂亮!”在市特殊教育学校,每天一大早就有许多聋哑孩子,围着郑志平老师争相“说着”一句句含混不清但又感情真挚的话语……
郑志平,一位在市特殊教育学校从事体育教学工作的女教师,23年来,她热爱特教工作,热爱体育教学,热爱听障孩子,在无声的世界里,用热爱书写着不平凡的感人故事,用大爱催绽铁树之花,为折翼天使插上腾飞的翅膀……
2001年6月,郑老师带着对特殊教育的热爱和梦想来到了市特殊教育学校,当上了一名特教老师。一开始,她周围很多亲戚朋友都很惊诧,说什么的都有。诸如“你整天和一群哑巴比比划划,能有多大出息?”“你们学校里的老师是不是都会说话?”“唉,别去教那些小哑巴了,万一影响下一代怎么办?”……面对这些说法,她笑而不语,却默默坚守。因为她知道,聋哑孩子虽然听不到美妙的声音,唱不出动听的歌曲,可他们和常人一样热爱生活,热爱体育,也一定能创造出优异的体育成绩!由此,郑老师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她坚信自己所选择的,不仅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种热爱和坚守,一项需要长期艰苦努力、默默奉献的事业!
郑志平担任多年班主任工作,她深知爱是教育的基石,是滋润学生心田的甘露。于是,她坚持每天早来晚走,学生有困难,及时帮助解决。学生有思想波动,她及时找学生谈心,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变化,了解到学生的困难,有针对性地帮他们树立信心,树立目标。她常常和学生聊天,慢慢走进学生的内心,让学生从心底里接受她,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到被爱的感觉。班里有一名同学张重阳,父母离异,爸爸常年在外地工作,他长期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老人家对他十分溺爱,造成孩子在家上网玩游戏成瘾,作业不写,上课总是摆弄东西,甚至和前后桌交头接耳“说话”。郑老师了解情况后,多次找他谈心,发现他胆大心细,敢作敢为,于是郑老师对他加强监管并鼓励他经常参加集体活动,帮助他戒除网瘾,思想学习有了很大进步。
2014年春期,郑老师班上新来了一位名叫黄玉琦的插班生,是个女孩。送她来的父亲,年纪不大,但身躯佝偻。经过深入了解,郑老师得知,黄玉琦的父亲在矿上干活,腰椎被砸伤过;妈妈是个间歇性精神病人,狂躁易怒,不与人交流;黄玉琦也因为一岁时发烧而失去了听力,一家人生活非常困难。郑老师自然而然把更多的关爱给予了黄玉琦,常常把她带回到自己家中,像对待自己女儿一样,让她享受家庭温暖。黄玉琦生日那天,郑老师悄悄为她定制了一个蛋糕,还给她买了许多生活和学习用品,特意在班级为她庆祝生日。当同学们给她送上生日祝福时,当郑老师含笑让她许愿吹灭生日蜡烛时,她再也忍不住了,一下子扑到郑老师的怀里,热泪盈眶:“郑老师,您就是我的好妈妈!以前在别的学校,看到别的同学过生日,我是多么羡慕!现在,我十二岁了,第一次过生日,我太开心了!谢谢您——妈妈!”
人们总认为,体育教师在教师队伍里属于“小众”,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教师更是“小众”。但是,郑志平老师却认为,特教学校的体育教师作用更大。为更好地教育聋生、服务体育教学,她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摸索改进教学方式,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教研活动,经常到图书室借阅《特殊教育》《体育教学》等杂志,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给自己 “充电”。
2019年暑假,她接到学校通知,需要到郑州参加一个毽球培训。她当时既喜出望外,也忧心忡忡:一方面,她深知,这极可能是聋生最为喜爱的运动之一,可惜自己会之甚少,亟需学习;另一方面,自己的老母亲患癌需要照料,二女儿刚出生不久、还在哺乳期。怎么办?她陷入了两难……当母亲得知后,宽慰起她来:“平平,你去吧!妈还能动!你好好培训,就是对我最大的孝啊!”就这样,为了聋生的发展,她毅然决然地选择带着小女儿赶赴郑州!半个月时间里,她坚持认真上课学习,抽空为孩子哺乳,同时还要强化训练,克服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以优异的成绩顺利结业,培训班的老师和许多学员都对郑老师赞佩有加!
课堂教学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为此,郑老师总是以人为本,因材施教,认真备课,力求把每一节体育课都上得生动有趣。她不断向有经验的同事们请教,博采众家之长,仔细揣摩如何借鉴其他学科的先进理念和优秀方法。为上好一节课,经常和同事们一起加班加点探讨交流,从内容设计到语言雕琢,一起研究制作课件,再到反复听试教课,不断进行总结、反思、感悟,从中汲取精华,提高自己。她根据聋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坚持做到精讲多练,既严格要求,又要让他们在学中玩,玩中乐。把体育与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组织性纪律性、勇敢顽强的精神和团结合作的集体荣誉感。如今,郑老师已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成为特教领域体育教学的标兵。
为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
孔子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每接手一个新班,郑老师总是利用课间观察学生了解学生,发现他们的喜好特点,注意他们的优点与缺点,适时通过自己的言行,引导教育学生。比如弯腰捡起地上的废纸,烈日炎炎下和学生一起做课间操,升国旗严肃认真“唱”国歌,早晨细心地把扫帚整理摆放整齐,上课时不接打电话,下课后回收整理教学器材,放学后随手关上灯和门窗,等等。诸如此类的细节和动作,都能给学生以积极的心理暗示,成为学生仿效的榜样,进而产生“无声胜有声”的教育效果。
教育学生,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对待特殊孩子,唯有爱心、耐心,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从刚入校时努力学习手语,到后来顺应新时代要求,她不断突破自我,靠着执着和坚持,她完成了在职继续教育,取得了大专、本科学历,在教学的路上也越发游刃有余。从事体育教学20多年来,她最多时带有6个班的体育课,每天的课都是满满的,曾经长时间一周排20多节课。每个班尽管学生人数很少,但是对聋哑孩子,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利用晚间和周末加班备课、与校外同行交流、熟悉教学用具。她时常换位思考,体会学生们的无声世界,如何能更容易接受每一个动作。教学过程中她手口并用、声情并茂,为了达到教学效果,嗓子时常变得沙哑。
2023年8月,河南省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在洛阳举行。为了给特殊孩子一个更高的发展平台,郑志平老师积极制订参训方案,认真挑选参赛项目,严格选拔参赛选手。根据训练结果,最终选定张尊、丁奕博参加男子羽毛球双打比赛,选定郭以琳、张恒艳参加女子羽毛球双打比赛,选定郭浩天、郭可强、田颂、周安康等参加男子三人制篮球比赛。同时,还挑选一些潜力队员组成了替补团队。
赛前两个月,郑老师带领学生积极备战,训练的日子里,她一边为学生指导战术,一边为他们鼓劲加油,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暑假开始了,大部分师生都休息了,可这时临近比赛,郑老师更忙了。她早上带学生沿白河跑步,锻炼体能;上午带篮球队员到体育中心与专业队员切磋交流;晚上带羽毛球队员到体校强化训练……
一天早上,郑老师骑着电动车,在急匆匆来校的路上,与一辆逆行的三轮车发生剐蹭,右手背划出了一道口子,手腕疼痛难忍,她简单做了些处理,就坚持到校工作。队员们发现了郑老师的异样,纷纷关心地问起来。郑老师却强忍疼痛,一笑而过。懂事的孩子们却立刻红了眼眶,用手语坚定地向郑老师保证:一定努力训练,一定为南阳、为学校拼得荣誉!那一刻,激动的他们,相拥而泣……
功夫不负苦心人。最终,参赛的孩子们在河南省第八届残疾人运动会上一举夺得男子羽毛球双打冠军、女子羽毛球双打冠军、三人制篮球赛亚军的好成绩,充分展现市特殊教育学校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风采,为南阳争得了荣誉!
奋进新征程,志做大先生。作为一名党员,郑老师把初心使命铭记于心,责任担当实践于行;作为一名教师,郑老师全心投入,倾情付出,成为特殊儿童的引路人。她一步一个脚印,用爱与责任践行党员教师的神圣使命,用岁月书写人生最美的芳华,用人间大爱为折翼天使插上梦想和腾飞的翅膀。